海源福星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时事政治 > 正文

要“奋斗”,也要“艰苦”

2009-12-24 10:55 作者:海源福星 来源:www.haiyuanfuxing.com 点击:

要“奋斗”,也要“艰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里要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周易》中讲奉行节约,就会吉祥如意,不愿节俭则会遭遇凶险与不幸。历史上关于“俭”与“奢”的例子不少,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总结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思是俭仆是兴国立业的根本,奢侈是亡国毁业的祸根。

今天看来,勤俭节约仍是我们艰苦奋斗需要的一种精神。据央视《焦点访谈》414报道,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宽五西村曾经是十多年前欠债13万元的贫困村。自从1984年党支部书记佘树德上任后,不仅裁减了村干部人数,而且规定村干部出差没有补助,办公用品自已掏腰包。20多年来,仅招待费一项,宽五西村就节约了11万多元。村干部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把村民的干劲聚到了一起,现在这个村从过去背着一身债,变为全县首富,攒下近千万元的家当,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860元。村民说,是党员干部克勤克俭,以身作则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全村百姓领上了致富的道路。

经验表明,俭以养德,俭更以养志。“俭”与“奢”一旦成为一种群体行为,形成气候,其含义就不再仅仅是节俭或奢侈本身,它会形成一种社会精神,节约代表的是节制、理性、昂扬进取,是积极的精神,它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奢侈代表的是放纵、意气用事、缺乏追求和责任感,是消极的表现,它会拉社会前进的后腿。可见,勤俭于国家、于个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然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仍然需要弘扬。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力戒奢侈,才能凝聚群众的力量,否则,就没有使命感、紧迫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来的艰苦奋斗,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平衡的小康,我们面临着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困难和问题,就算是经济发达地区,同样存在困难群体,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不能体验老百姓的困难,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紧迫感。

在今天,提倡节约并不是要大家都捂紧钱袋子,变成守财奴,而是要提倡适度、健康的消费。该花的钱要花,但不要比阔气、讲排场,不能造成浪费。像绥化市宽五西村靠着勤俭节约,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但村干部仍然严以律已,克勤克俭。相反,花在村民身上的钱却越来越多,村里的敬老院、学校、用电和农资等都由村里负责,这种勤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村民百姓,自然,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就会有号召力、形成凝聚力,赢得群众的信赖。

宽五西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因为勤俭节约被人们称为“抠”书记,我倒以为这其实也是一种荣誉,能做到为百姓利益而“抠”,为集体利益而“抠”,这样的“抠”不正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吗?无论什么时候,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应始终保持节俭的生活作风,保持奋斗的朝气和锐气,把艰苦奋斗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上一篇:毛邓江三代领导人论艰苦奋斗联系群众

下一篇: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