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福星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时事政治 > 正文

雷锋精神的社会基础

2009-12-24 12:13 作者:海源福星 来源:www.haiyuanfuxing.com 点击:

    自从我国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关于雷锋精神,有时会听到这样一种观点:雷锋精神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正确吗?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弄清楚雷锋精神的社会基础,才能认识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

    什么是雷锋精神呢?根据雷锋一生的言论和行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即共产主义人生观或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雷锋只活了22岁,为人民工作的时间只有7年,雷锋精神发挥得最充分的也只有参军后的两年。但雷锋不仅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而且随时随地寻找可以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他不辞辛苦,不惜牺牲,尽心尽力地为人民奉献最多最好的服务。群众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行动,他的伟大寓于平凡的服务人民的行动之中。《雷锋日记》记录了他的许多真情实感,其中多数谈的是为人民服务。例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雷锋精神就是自觉地把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他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使个人的利益服从人民的利益。

    那么,这种高尚精神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呢?简单地说,雷锋精神的社会基础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实践。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革命道德·德行卷》分类介绍了100多名革命道德模范人物,把雷锋列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类,与吴玉章、白求恩、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等人并列,其根据就是这些人都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他们的思想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接受了学校教育,在工作中经受了实践锻炼,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决不是天生的。雷锋的言论和行动,以确凿的事实驳倒了“人性是自私的”谬论。

    弄清楚了雷锋精神的社会基础,我们就可以看出,那种认为雷锋精神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雷锋精神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其实质是为人民谋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而雷锋精神的核心,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因为雷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才成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也成为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面光辉旗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虽然不能要求每个从业人员都成为雷锋,但提倡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当然,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只能是先进分子,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全体从业人员的要求,所有的人都应该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如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从业人员都能努力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杜绝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等不良行为,并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能够健康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必将不断获得巨大成功。

 

上一篇:用雷锋精神教育青少年

下一篇:平凡的战士 道德的楷模-雷锋